English

展四十年风采创新世纪辉煌

2000-10-24 来源:光明日报 邹培纲 林新荣 我有话说

“何处望神州,满眼风光北固楼”。在长江与运河的交汇处,在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,坐落着一所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———江苏理工大学。这是一所以工为主、理工结合、文管经法相配套的多科性理工大学,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。

实力位居全国百强

江苏理工大学于1960年以原南京工学院(现东南大学)的农机、汽车、拖拉机专业的全部师资、设备为基础在南京成立,始名南京农机学院,翌年迁址镇江,定名为镇江农机学院;1963年和1970年,吉林工业大学排灌机械专业及研究所、南京农业大学农机化分院先后并入,汇聚了国内农机、汽车、拖拉机等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,如戴桂蕊教授、高良润教授、钱定华教授、林世裕教授等;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;1982年学校由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改名为江苏工学院,1994年1月改为现名,1999年江苏冶金学校并入,成立第二校区。

学校现设机械工程、汽车与交通工程、工商管理、生物与环境工程、人文社会科学、能源与动力工程、电气信息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理学院以及研究生部、冶金学院、成人教育学院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、民办京江学院等15个学院、部,有30个本科专业。学校是国内首批具有博士、硕士、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,也是全国首批56所具有工程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。现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,6个博士点、33个硕士点,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,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,具有教授任职资格审定权。目前,校园占地1600亩,各类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,各类在校生18000人;图书馆藏书84万余册,具有现代化的信息系统;学校编辑出版的《江苏理工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》、《江苏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、《排灌机械》是国家核心期刊;学校是全国最早接入互联网的高校之一;现有教职工2300余人,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,教授、副教授、高级工程师500余人,讲师、工程师700余人。学校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百强之列。

教学科研成果丰硕

建校40年来,学校坚持“教学、科研”两个中心,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。实施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学分制,有利于人才培养的主辅修制,有利于尖子学生及早成才的优生优培制及硕士研究生保送制。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国内工科院校前列,并连年在全国英语、计算机、物理、数学等统考和竞赛中取得好成绩,在全国第7届“挑战杯”竞赛中名列全国高校第7名,荣获“优胜杯”。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,先后承担国家攻关项目、自然科学基金、863高科技项目、博士点基金项目等一大批纵向课题及厂矿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,300余项成果获国家、部、省级科技成果奖,近100项成果获国家专利。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,先后与美国威斯康星—密尔瓦基大学、日本三重大学、德国康斯坦茨工业大学、俄罗斯顿河工业大学、泰国清迈大学、巴西巴拉那州立联邦大学签定了长期合作协议;与国外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联系。1980年开始,学校受联合国工发组织和亚太经社委的委托,先后为34个国家培训了150余名高级农机管理和技术人才;同时还举办了11期日本人汉语培训班。建校40年来,江苏理工大学坚持育人为本,为国家培养了三万余名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,为国家机械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。近年来,学校多次荣获省、市“文明单位”称号,并被命名为“江苏省文明学校”、“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”。

加快发展形势喜人

1998年9月以来,学校管理体制实行“中央与地方共建,以地方管理为主”的新体制,1999年又实现了省市共建江苏理工大学。学校抓住机遇、主动适应,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。今后两三年内,学校将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,预计“十五”末在校本科生、研究生将达2万人。学校将投入4—5亿元进行25万平方米的基础设施建设,投入2—3亿元用于重点学科,重点实验室、工程研究中心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。全省高校中面积最大(4.3万平方米)的教学楼以及材料中心、实习工场、科技馆、体育馆等重大工程已破土动工,学校到处洋溢着一派大建设的喜人景象,一幢幢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建筑将同环境绿化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。同时,学校狠抓内涵建设,实施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专业建设为基础,课程建设为关键,实验室建设为保证的“四位一体”综合改革,并已确定生物资源工程、流体工程、汽车工程实验室为学校首批重点建设的实验室。实施素质教育,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,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。“发挥理工特色,当好全省工科院校的排头兵”,这是省领导对江苏理工大的希望,更是江苏理工大的奋斗目标。

跨入新千年,再创新辉煌。江苏理工大学将继续按照“立足江苏、辐射全国、走向世界、办出特色”的办学思路,努力把学校建成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,部分学科在国际有较高知名度的多科性理工大学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